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
Bio Asia 2021 科技部開幕論壇:智慧醫院的科技應用會是未來醫療升級核心COVID-19 疫情不但讓民眾普遍更加重視醫療保健,生技產業如何發展抵擋這種世紀病毒的研究需求也成為國家投資重點。科技部、眾科學園區及國家實驗研究院於今(4)日至 11 月 7 日共同在「2021 Bio Asia 亞洲生技大會」現場,展示學研界最新生技研發成果,同時臺大醫院、北醫、微軟與華碩雲端也就醫療與 ICT 產業如何跨界合作,該打通哪些關鍵環節展開熱烈討論。 醫療產業是護國堡壘,臺灣應該要加強防守! 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司長許增如在致詞時指出,臺灣不只半導體業是護國神山,醫療業更是臺灣防疫的堡壘。而在疫情加速醫療業數位化之下,產業應迅速、有效導入 ICT、IoT、5G、AI 等數位科技及大數據資料庫的應用。 科技部在年底預計推動「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徵求醫療與資通訊產業聯盟的合作計畫,以遠距醫療、數位醫療為方向,讓未來高齡化社會來臨時不會讓醫療需求超過現行醫療體系負荷,計畫同時須兼顧臨床規劃及帶動國際輸出的可行性。 臺大醫院從醫療服務模式、協作模式,全盤開始智慧化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臺大醫院醫療整合資料庫搜集累積 20 多年各種疾病資料,透過這些大數據能實現醫療 4P,包括精準醫療(Precision)、預測(Prediction)、預防(Prevention)及病患參與(Participation)。 臺大醫院過去與許多 ICT 業者都有合作經驗,在與宏碁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AI 輔助軟體」及與雲象科技的「骨髓抹片 AI 自動判讀系統」等合作計畫過程中,累積不少跨界合作經驗,包括研發智財權的共享、商業化模式建立等,都是從實際合作案例中逐漸摸索而出。 臺灣醫療領域有許多金山、銀山,希望能透過政策上的解禁與鼓勵機制,培養出世界級醫療公司。過去政府把醫療當作福利、福祉,未來希望能朝醫療產業來推動發展。 臺北醫學大學:醫護人員照護品質更好,仰賴數據監測幫忙 臺北醫學大學作為早期投入資訊化、數位化的醫療機構,深刻感受在 ICT 的輔助下醫護人員能提供更好的照護品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舉例,北醫的數位化病床在疫情期間扮演重要角色,醫護人員不需穿戴隔離裝置到病房量測病患的相關生理數據,直接透過無線傳輸即上傳到護理站儀表板,若有異常數據也可自動提醒醫護人員注意。 例如系統偵測到某位患者每到半夜生理數據就有異常變化,後來巡房發現是因為患者家人染疫去世,患者無法陪伴最後一程,導致半夜傷心啜泣,得知情形後北醫即為病患提供心理層面的支持照護服務。 智慧醫療發展,法規與實際應用環環相扣 華碩雲端暨華碩健康公司總經理吳漢章表示,臺灣醫療市場不大,資訊業與醫院合作必須深思協作關係的本質,重新設計並定義合作關係,將合作障礙降低。同時可以關注近期五大與智慧醫療相關的法規政策,包括衛福部的電子病歷上雲管理辦法,及民眾對於醫療資訊利用的知情同意作法可能參考美國。 第三是科技部推動的醫療沙盒條例,第四是健保對於開放遠距醫療費用支付的政策辦法,第五則是經濟部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法將 ICT 產業納入,以上是智慧醫療產業不可或缺的政策。 透過數據影像分析,微軟創新雲端助攻智慧醫療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施立成指出,在醫療與科技的跨界合作中,微軟能提供數據的整合分析,從數據優化中得到洞察,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體驗,進而減少民眾需要到醫院就診的頻率。 微軟在醫療領域與醫院也有許多創新合作經驗,包括與挪威醫院合作讓急救人員在現場透過 Hololens 頭盔將數據影像傳回醫院並做急救的案例。同時,微軟的雲端平台也能提供醫療資訊隱私的合規與安全。 最後,醫療、ICT 跨界人才的養成也是推動智慧醫療產業重要關鍵,北醫與臺大都已開課重點栽培智慧醫療人才,讓 ICT 人才能聽懂第一線醫療人員需求,能熟悉共同的語言並能回饋在產品服務的開發上,才有好的顧客使用體驗,如此醫療與資通訊科技才能激盪出新價值。 Bio Asia 2021 科技部展區開幕論壇線上看SEE MORE
-
2021未來科技館線上展10月14日至23日邀請您參觀!【最新消息】2021未來科技館於10月14日至23日線上展同步展開。 為打造台灣科技的國際單一櫥窗,科技部攜手中央研究院、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共同打造「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展覽主題聚焦精準健康生態系、電子光電、AI 與 AIoT 應用、數位轉型、太空科技、新穎材料等領域之前瞻科研成果。 本年度打造無時間地域限制的線上展覽體驗,能讓無法前來的國內外產業人士可以透過線上展掌握各項前瞻技術,進而促進產學媒合機會,同時也能讓社會大眾認知到國內外技術創新的發展趨勢。 線上展將作為實體展的價值延伸,可幫助參觀者預覽場域規劃,並於網路社群媒體之間創造話題聲量;在展覽期間,不僅透過各種多元方式聚焦技術情境與強化線上展示效果,也藉由多國語音導覽、即時互動商談與會議預約等方式打造高度互動與交流的行銷場域,並且藉由即時數據庫以掌握潛在客戶的數位軌跡;在展覽結束之後,線上展並無如實體展的場地租約限制,能保持行銷宣傳不中斷,維持「未來科技館」在網路與社群媒體間的話題聲量,無縫銜接來年的「未來科技館」。 未來科技館:https://www.futuretech.org.tw/futuretech/index.phpSEE MORE
-
國際產學交流嘉年華!臺灣國際產學中心攜手歐洲在臺商務協會 開創跨校國際產學合作新篇章國立中興大學為執行科技部科研產業化平台計畫,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與國際市場鏈結,特攜手臺灣中北部八所大學成立臺灣國際產學中心(Taiwan Gloria Center, TGC),於5月5日舉辦啟動儀式,並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Taiwan, ECCT)簽署產學合作MoU,進行產學交流,寫下跨校國際產學合作之新頁。 中興大學薛富盛校長表示,本年度科技部科研產業化平台計畫的宗旨是由多所大學成立區域聯盟,聚焦前瞻領域,搭建一個跨校、跨領域的產學研合作平台,為產業提供人才與科研服務。興大非常榮幸能與臺灣八所優秀的大學校院攜手成立「TGC臺灣國際產學中心」,一起將大學裡面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場,也為產業界提供源源不絕的技術與人才。 八所盟校貴賓包括東海大學王茂駿校長、彰化師範大學曾育民副校長、弘光科大張聰民副校長、嘉義大學朱紀實副校長、勤益科大李鴻濤副校長、臺北科大趙國光執行長、臺北醫學大學蔡佳君執行長以及雲林科大郭昭吟產學長均出席以示支持。 TGC啟動儀式後,旋即由中興大學薛富盛校長代表TGC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尹容副理事長簽署產學合作MoU,合作內容包括雙邊商務交流、學生實習與就業媒合等。科技部產學司許增如司長亦到場致詞勉勵。薛校長致詞時表示,目前各大學除了推廣產學合作之外,也非常注重大學社會責任(USR)。許多歐洲企業除了擁有先進的技術與良好的公司治理之外,近年來提倡企業社會責任不遺餘力;而歐洲商會轄下的「低碳倡議行動」(Low Carbon Initiative, LCI)在臺灣大力推動永續方案,包括: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綠色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製造以及循環經濟的政策與技術發展,成果令人敬佩。雙方不僅在組織治理理念上不謀而合,在產業技術發展上也有許多潛在合作機會,是國際產學合作的好夥伴。 歐洲商會尹容副理事長則指出,非常樂見中興大學成為ECCT以及ECCT旗下LCI的第三個大學會員。從在台外商的角度來看,臺灣的大學裡有許多優質的創新與研發成果,但往往距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歐洲商會期待能與臺灣國際產學中心的各大學合作,共同促成學術研發成果的商業應用。 TGC當日特與ECCT的會員舉辦產學媒合會,依據九所盟校之研發特色分為「智慧農業」、「智慧工業」和「智慧醫療」三大主題,由各校分別向歐商介紹科研成果,並邀請TGC之企業會員到場一同交流。不同於過去的媒合會,跨校豐沛的資源鏈結歐洲企業,由點到面層層規劃,將大學科研成果推向世界舞台,開啟更廣闊多元之合作模式。 為協助科技部達成大學科研成果產業化之施政目標,臺灣國際產學中心將持續發揮平台功能,鏈結產學研資源,提供國內外企業之技術、人才與商機等多角化媒合服務,進一步帶動大學科研創新風氣與企業轉型升級,邁向國際!SEE MORE

GLORIA EVENTS 聯盟動態

聯盟資訊
-
- 南臺灣國際產學聯盟Southern Taiwan GLORIA
- SEE MORE
-
- 桃園-台中科研成果產業化平台Taoyuan - Taichung Scientific Research & Industrialization Platform Project
- SEE MORE
-
- 臺灣國際產學中心Taiwan Gloria Center
- SEE MORE
-
- 大南方科研產業化平台GLORIA 2.0 SOUTH
- SEE MORE
-
- 清華五校聯盟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Industrialization Platform of Five Universities Alliance
- SEE MORE
-
- 新產業聯盟New Industries Alliance
- SEE MORE
-
- 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Global Industry Platform (GIP) of NTU System (T4 GIP)
- SEE MORE